一、题目
总体来讲,中规中矩,唯一不同,不是常见的三问,而是四问。
二、分析与解答
(1)考查折叠的性质和菱形的证明。
易错警示:不能由折叠得到AP垂直平分EF。
题很简单,但方法很多。
四边形AFPE为菱形,理由如下:
解法一: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
∵四边形ABCD为菱形 ∴∠PAE=∠PAF
由折叠,知 ∠PAE=∠APE=∠PAF=∠APF
∴AF//PE,AE//PF ∴四边形AFPE为平行四边形
由折叠,知 AF=PF ∴四边形AFPE为菱形
解法二: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
由折叠,知 AF=PF,AE=PE,∠AOE=∠AOF=90°
∵四边形ABCD为菱形 ∴∠OAE=∠OAF
又∵OA=OA ∴△AOE≌△AOF ∴AE=AF
∴AE=AF=PF=PE ∴四边形AFPE为菱形
解法三: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
由折叠,知 ∠AOE=∠AOF=90°,OA=OP
∵四边形ABCD为菱形 ∴∠OAE=∠OAF
又∵OA=OA ∴△AOE≌△AOF ∴OE=OF
∴四边形AFPE为菱形
(2)①证边相等,可通过证全等或等腰来证明。
DG=PG,理由如下:
Ⅰ、证等腰
连接BD、PD
简证:易证BD=BP ∴∠BDP=∠BPD
易证∠BDC=∠BPE=60° ∴∠GDP=∠GPD ∴DG=PG
Ⅱ、证全等
简证:易证△BDM≌△BPN(ASA) ∴BM=BN ∴PM=DN
易证△DGN≌△PGM(AAS) ∴DG=PG
②求线段长,别忘了利用①的结论
由三线合一,可得BP⊥CD
CM=1/2BC=2,BM=√3CM=2√3,PM=4-2√3
DE=DG=PG=2PM=8-4√3,AE=4-(8-4√3)=4√3-4
(3)动点问题,分类讨论,画图是关键。
图3中,PE与CD夹角为30°,顺时针转60°或逆时针转120°后,P'E'⊥CD
①顺时针旋转60°(逆时针旋转300°)
P'到CD的距离=BM-P'N=2√3-2
②逆时针旋转120°
P'到CD的距离=BM+P'N=2√3+2
综上,点P'到直线CD的距离为2√3-2或2√3+2
三、小结
1、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、菱形的判定、证边相等、求线段长、动点画图。
2、折叠的性质:①全等;②垂直平分(折痕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)
3、证边相等常用方法:①全等;②等腰
4、本题的求线段长只需线段的和差,重点在于理清思路,准确画出图形。
5、动点画图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,可借助三角板或纸片旋转来理解。
互联网股票配资,杠杆炒股官网,配资平台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