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39处伤疤,4次昏死!这位'打不死的连长'如何创造战场奇迹?"
你有没有想过,一个人身上被子弹打穿39处,5次重伤,4次昏死,还能一次次爬起来继续战斗?这不是电影,而是真实发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故事——郑家才,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"打不死的连长"。
一、枪林弹雨中的"铁人"
1979年5月,云南边防部队的庆功大会上,447团红2连连长郑家才被授予"战斗英雄"称号。全场掌声雷动,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位传奇人物——他带领连队穿插迂回百余里,攻破号称"固若金汤"的黄连山垭口,切断敌军退路,打死打伤150多名越军,为歼灭越军"王牌"316A师立下大功。
可谁能想到,这位英雄连长在战斗中几乎被打成了"筛子"?39处伤疤,5处重伤,4次昏死,却一次次奇迹般地活下来,继续冲锋陷阵。
二、绝境中的钢铁意志
2月的亚热带丛林,热得像蒸笼,战士们的水壶早就空了,衣服被汗水浸透,盐渍斑斑。郑家才背着火箭筒,边走边鼓劲:"干部党员带头,一个都不能掉队!"
突然,尖刀班发现敌人踪迹,狡猾的越军丢下刚宰的肥猪和半熟的母鸡逃窜。郑家才立刻警觉:"敌人就在附近,随时可能遭遇战斗!"
夜幕降临,他们面前是一座六七十度的陡山,暴雨倾盆,雷电交加,战士们用头顶着前一个人的屁股,一寸寸往上挪。爬了四五个小时,才前进六七公里。
"露营?连个放屁股的地方都没有!"郑家才和指导员严真道在大树旁铲了块巴掌大的平地,挖了排水沟,往那儿一坐,背靠树干,居然还挺满意:"就这么睡!"
战士们为了多带弹药,连毛毯都扔了,冻得直发抖。严指导员心疼地脱下自己的毛毯给战士披上。郑家才见状,把毛毯一分为二,两人肩并肩坐着,用体温互相取暖。
三、断粮三天,一个罐头传遍全连
红2连断粮三天,郑家才瘦得颧骨凸起,皮带紧了两眼。战士们心疼,指导员让通信员拿出仅剩的一个"应急罐头"递给他:"连长,你吃点吧!"
郑家才捧着罐头,眼眶发热:"同志们,胜利就在眼前,大家分着吃!"他捏了一小块放进嘴里,战士们也学着粘一点。一个罐头在全连传递,像团火,烧热了每个人的心;像根绳,把全连拧成一股力量!
四、血战黄连山垭口
敌人发现我军逼近垭口,立刻调集重兵,构筑400多个地堡,形成交叉火力网,号称"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"。
3月3日凌晨,红2连悄悄摸近垭口,却被敌人发现。霎时间,照明弹、燃烧弹齐发,火墙封路,子弹如雨倾泻。敌人嚎叫:"抓活的!"
郑家才抓起冲锋枪,边指挥边射击。突然,炮弹呼啸而来,他猛地扑倒战士李龙川,弹片深深扎进他的后背。李龙川哭喊:"连长,你伤这么重还救我!"郑家才摆摆手:"别废话,继续打!"
不久,通信员陈学明哭着报告:"连长……牺牲了……"副连长陈兰旭红着眼怒吼:"为连长报仇!冲啊!"
可郑家才没死!他从昏迷中醒来,第一句话就是:"拿下垭口了吗?"得知战斗还在继续,他挣扎着站起来:"只要还有一口气,爬也得爬到指定位置!"
五、最后的冲锋
敌人疯狂反扑,郑家才头部中弹,右手被子弹贯穿,仍坚持指挥。突然,他发现敌指挥所有三挺机枪压制我军,立刻拼尽最后力气冲上去,连毙两名越军,投进两颗手榴弹,炸哑了机枪。
凌晨5点,红2连成功切断公路。郑家才浑身是血,用报话机报告:"教导员,我们完成任务了!"营教导员激动落泪:"郑连长,全营向你学习!"
可敌人还不死心,一发炮弹呼啸而来,郑家才再次扑倒陈学明,用身体挡住弹片……
陈学明哭喊着:"连长!你不能死!"郑家才奄奄一息,却咬牙想着:"不能死!要等到大部队上来!"
最终,我军炮火覆盖敌群,越军"王牌"师溃不成军。红2连的战士们跳出战壕,欢呼雀跃:"看啊!'王牌'师跳舞了!"
郑家才,这个"打不死的连长",用39处伤疤书写了军人的铁血传奇!
英雄不是天生的,而是在绝境中一次次站起来的普通人。郑家才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钢铁意志,是即使血肉模糊,也要战斗到底!
互联网股票配资,杠杆炒股官网,配资平台查询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